|中医眼中的冬季养生-健康科普-
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——《黄帝内经∙四气调神大论》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今天进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——小雪,常年此时,天气愈寒、降雪渐增,此时正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。如何利用传统中医进行养生?一起听听中医科主任周胜利怎么说。
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,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肾和防寒,因气候寒冷,寒气凝滞收引,易损阳气,或使人气血凝结,容易导致人体的气机、血运不畅通,因此,感冒咳嗽、高血压、中风、冠心病等疾病在冬季发病率较高。
日常养生
1.作息:冬季应早睡晚起。寒冷的冬季,保证充足的休息非常重要,适量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。日出之后,多晒太阳,增加户外活动,适当的锻炼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。
2.饮食:依据“肾主冬”“黑入肾”的原则,冬季可适量多吃黑色食物,如黑芝麻、黑豆等;同时还应多吃温热护阳的食物以抵御寒邪,如羊肉、牛肉等。此外,冬季“燥”更加明显,可多食滋阴润燥之品,如冬瓜、山药、百合、银耳、梨等等。应忌食或少食生冷寒凉、易损阳气之物,如螃蟹、黄瓜、西瓜、苦瓜等。
3.情志:中医养生讲究平和畅达,神藏于内,保持心境平和,避免过度愤怒、悲伤、忧虑等,使阳气得以潜藏,有助于人体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的健康状态。
药膳养生
1.山药红枣排骨汤
[材料]:排骨250克,茯苓粉一匙,党参10克,红枣8颗,山药200克,葱、姜、黄酒、生抽、盐、蚝油、糖等调料适量。
[功效]:益气养胃,健脾祛湿。
2.萝卜马蹄羊肉汤
[材料]:白萝卜1根,马蹄200克,羊肉300克,生姜3片,葱少许,食盐适量。
[功效]:健脾益肺,滋补肝肾。
3.黄芪党参炖鸡汤
[材料]:母鸡1只,党参30克,黄芪30克,红枣10枚,生姜、葱少许,食盐适量。
[功效]:补益气血、健脾养胃。
穴位养生
1.涌泉穴:涌泉为肾经首穴,位于足底部,屈足蜷趾时,足前部凹陷处。按摩、艾灸涌泉穴,有补肾壮阳、养心安神等功效。
[足浴按摩]:泡脚时,拇指用适当力度来回揉按足心涌泉穴处,持续3分钟左右即可。
[艾条施灸]:以涌泉穴为中心点,距离涌泉穴大约两三指左右宽的距离来回旋转艾条施灸,让局部有温热感为宜,每次灸10分钟左右即可。施灸过程中注意防烫伤。
2.百会穴:是体内多条阳经和阳气汇聚之处,位于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五寸。按摩、艾灸百会穴,有益气升阳、宁心安神等功效。
[按摩]:以百会穴为中心,用手掌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按摩50圈左右,每日2次左右。
[艾灸]:点燃适当长度的艾条,置于悬灸盒中,将悬灸盒置于百会穴处,每次灸15分钟左右即可。施灸过程中注意防烫伤。
3.三阴交:为肝、脾、肾三经之交会穴,位于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、胫骨后方凹陷处。三阴交在补脾的同时,还可以补益肝肾。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对侧三阴交5-10分钟。
[叩击]:一手握拳,用适当的力度有节奏地叩击对侧三阴交穴,每次20下左右,交替进行。
[摩擦]:双手手掌擦热后分别摩擦对侧三阴交穴,每次20下左右。
最后,周主任温馨提醒,大家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作息、做好防寒与保暖工作,保持室内通风良好,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并且可通过符合个人体质的药膳以及按摩、施灸相关穴位,达到驱逐寒气、提升阳气、固护肾气等作用。